作者:韶山干部学院副院长 向哲
转载:《湘组研究》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对新时代抓好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代组工干部党性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韶山干部学院作为湖南唯一列入中央组织部备案目录的全国党性教育干部学院,始终坚持“政治建院、质量立院、特色兴院、从严治院”的办学方针,充分发挥全省党性教育龙头作用,针对组工干部党性教育特点,坚持边探索边实践,成功举办了多期中央组织部、省委组织部交办的组工干部培训班。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更好服务于全省组工干部队伍建设,韶山干部学院要坚持干部学院姓党原则,立足自身优势、聚焦主责主业、不断创新形式,打造全省组工干部党性教育的“红色熔炉”。
一是要在把握党性教育需求上,突出一个“准”字。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肩负重要使命,这就要求组工干部必须做到“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其要害就在“绝对”二字上。学院要认真研究组工干部坚守“两个绝对”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通过教育培训引导组工干部自觉把“两个绝对”体现到“两个维护”上,落实到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上。要主动识变求变,通过构建机制、搭建平台、畅通渠道,不断加强和组织部门的沟通联系,充分了解组工干部的所思所想所盼。通过加强需求调研,充分尊重学员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紧贴学员多样化的需求,切实增强组工干部党性教育的适应性。同时,还要精心设计组工干部党性教育流程环节,既体现共通性和一般性,又体现差异性和特殊性,满足组工干部党性教育的实际之需。
二是要在党性教育内容上,突出一个“特”字。湖南红色历史悠久、红色底蕴厚重,习近平总书记盛赞湖南是“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是韶山干部学院与生俱来的职责使命和显著独特的办学优势。学院要紧紧围绕毛泽东思想在湖南的孕育与实践探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湖南的生动实践主题,以讲好老一辈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红色故事为重点,持续打造一批富有“湖南味、红色味、新时代味”的精品课程,持续开发一批鲜活生动、特色突出、现场感强的优质现场教学基地,持续突显湖南党性教育底蕴深厚、丰富多样的鲜明特色,教育引导组工干部学好马克思主义这一共产党人的真经,修好党性教育这一共产党人的心学。要根据不同组工干部的工作特点、思想状况和业务需求,紧紧跟随组织工作形势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发不同类型培训课程,设计不同形式教学环节。比如对年轻组工干部的党性教育,重在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员扣紧扣牢人生“第一粒扣子”;对于从事干部工作的组工干部,党性教育重在牢固树立公道正派、实事求是作风;对于从事党建工作的组工干部,重在研究如何提升强党建促发展的能力。要通过广泛调研,力争在全省设立一批类型多样、特点突出、主题聚焦的组工干部现场教学基地,让学员在沉浸式体验式教学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党规党纪教育、党史国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有效提升党性修养。通过深入挖掘资源,邀请更多组织系统优秀领导干部上讲台,邀请更多组织系统革命后代、模范典型等开展访谈教学和情景教学,寓党性教育于丰富生动的形式之中,以现身说法和实践指导切实增强组工干部认同感和获得感,激励学员从先进事例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更好担当作为。
三是要在党性教育形式上,突出一个“活”字。党性教育不能只是理论灌输,更重要的是让学员入心入脑、走深走实。组工干部政治能力强、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学院要推动党性教育成效由感动一阵子向坚持一辈子转变,让每一堂课都成为一次彻底的心灵洗礼,推动组工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事业观。学院要发挥教学方式灵活的优势,创新党性教育形式,积极探索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行访谈式、案例式、研讨式、体验式教学,深入开展课堂互动、主题发言、经验交流、学员论坛等各类活动,通过开展重温革命历史、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传唱红色歌曲、品读红色家书等特色教学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学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精品专题、精致案例、精彩现场”探索形成组工干部党性教育的湖南模式,韶山干部学院模式。
四是要在党性教育效果上,突出一个“实”字。运用是最好的学习。确保党性教育有实效,要落实好学以增信、学以提能、学以致用的要求,注重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切实把培训前调查了解学员需求做细致,把培训中党性分析查找短板做彻底,把培训后持续跟踪精准反馈做到位,推动党性教育见行见效,真正让组工干部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中锤炼政治品格,彰显责任担当,不断推动全省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