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韶山干部学院副院长向哲
转载:《新湖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原则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丰富,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摆脱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路径依赖,为促进世界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植根人民、造福人民的政治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源于中国共产党对初心使命的坚守。从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就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己任。党诞生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民族危亡之际,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肩负着民族的希冀、人民的期待。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浴血奋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再到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性突破、创造性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提出了治国理政的系列战略部署,取得了发展的巨大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战略支撑,使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能力实现民族复兴。
步入新时代,我们迈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仍需接力奋斗。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对初心使命的坚守和践行。
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与其他革命运动的根本区别:“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实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与生俱来的政治品格,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和其他政党最根本的区别。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无数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奉献青春、抛洒热血,其目的都是为了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牢不可破的信念,也是中国共产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制胜密码。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性是其根本政治属性,人民立场是其最根本的政治立场。以史为鉴,中国共产党深深懂得“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的道理。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坚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革命、建设、改革史上的伟大奇迹,取得了人类空前的发展成就,创造了人类政党史上的辉煌。百年党史创造了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伟业,今天的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党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党的二十大报告不仅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且详细描述了到2035年中国式现代化基本实现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就是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站稳人民立场,以解决民生问题、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旨归的现代化,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开创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我们将遭遇各种风险挑战甚至是惊涛骇浪。成功应对前行路中的风险挑战,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需要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需要激发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激发全体人民的首创精神,凝聚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伟力。